• 注册
  • 时问时答-创思童 时问时答-创思童 关注:0 内容:11
    悬赏10金币

    如何理解这些数学概念?如何向家长解释其意义?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幼儿数概念发展的顺序是什么?

    幼儿数概念发展的顺序

    我们要了解幼儿的发展顺序,孩子都是先学会唱数,然后按物点数,再到说出总数(说出计数的结果),然后按数取物。当幼儿能说出物体的总数时才算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家长们急于要孩子学会加减法,实际上孩子要先理解数与量对应、数序和序数、数的守恒、数的分解合成,在此基础上才具备了加减运算能力。

    唱数:顺唱、逆唱、接唱

    ①顺唱:理解数的顺序,学N1计算的基础
      ②逆唱:理解数的顺序,学N1计算的基础

    点数:按物点数,一一对应,不漏不抢,手、口、眼、脑一致;两个数、五个数、十个数;一排点数、两排点数、错位点数、圆圈点数、无规律点数等

    跳数和按组数数:

    ①数单数,建立奇数概念;
      ②数双数,建立偶数概念;
      ③逢10数,建立进位概念;
      ④逢5数,增强计算能力

    数的形成和比较

    一个数添上“1”就是一个新的数

    将数与量的概念对应起来,比较数的大小、量的多少,孩子对比较的概念是从绝对过渡到相对的,建立辩证思维

    数的分解和组合

    分解组成就是让孩子知道除了1以外,每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部分甚至更多部分。

    数的顺序

    一是指数序,

    即自然数的顺序,每一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引导孩子发现规律:自然数列中的排列,都按照后面的一个自然数比前一个自然数多1的规律。

    N1,即按递增1的顺序正着数,这是学N1计算的基础;
    N1,即按递减1的顺序倒着数,这是学N1计算的基础;

    二是指序数:第一,第二

    数的加减

    练习N1包括101201991乃至1001,理解数的顺序规律(顺唱)

    练习N1包括1112111001乃至1011。理解数的顺序规律。(逆唱)

    10相加或相减10102010、……9010,(跳数:逢10数并理解其含义)

    5相加或相减,0555105乃至955,(跳数:逢5数并理解其含义)

    计算10N包括101102……109,推广至20N30N乃至90N

    两个相同数相加,包括1122……99,(双数数)幼儿对这组题的掌握往往要先于10以内非N1的题。

    计算两数之和等于10的题,包括1928374655

    口算(20以内),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技能来推算其它题,如由22等于4而推知23等于5,由37等于10而推知36等于999等于18而推知98等于17等等。

    数量守恒

    皮亚杰实验。数的守恒是指物体的数目不因物体外部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等)和排列方式的改变而变化。不仅包括数守恒,还有长度、面积、体积等其他量守恒。国际上已普遍接受了皮亚杰的将儿童是否具有数守恒的能力作为幼儿数概念形成的标志的观点。掌握数的守恒,要求思维具有一定抽象成分。

    测量

    帮助孩子理解长短、大小、轻重,构建量的概念,感知量与量之间相等、不等(多少)的关系。

    先使用一般物体(gabe)作为测量的非标准单位,然后理解标准的测量单位,例如米,公斤,小时等。

    理解并能够比较长度、面积、重量等。

    加强预估能力。

    部分与整体

    ①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包含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一个整体可以分成多个部分,多个部分可以合成一个整体。

    ②整体可以分成好几个部分,有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就是除法。

    体会到部分与整体是相对的,理解辩证关系

    ③通过部分推断整体

    对称: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种,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

    ①轴对称是以一条直线为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小学二年级)

    ②中心对称是按照一个点旋转180度,还可以和原来图形重合,就是中心对称图形。(初中二年级)

    空间推理:

    从不同视角观察同一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前面看、侧面看,分别是不同的平面图形,那么到底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锻炼孩子的思维在平面和立体、二维和三维之间不停转换,培养空间想象力的同时,培养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哲学态度。

    图形空间:

    包括认知各类几何形态、立体图形展开图、平面图形分割和组合等。

    比如其中的空格游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认知游戏,分为两种,一种是给出用积木搭的外框,让孩子拼出里面的图形,另一种更难,是给出里面的图形,让孩子搭出外面的外框。锻炼孩子对形状、大小、位置的感知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分类:

    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归类,包括单一条件分类,复合条件分类

    分类标准的认知顺序:颜色——形状——大小

    规律

    ①简单的规律就是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排列组合,如ABAB ABCABC等。

    ②本质上规律就是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各种数学理论其实都是规律的体现,比如奇偶数、十进制和各种公式都是规律的体现。

    ③数学就是一门规律的学科,把数学称为“寻找规律”也不为过,善于发现规律,才能学好数学。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锻炼孩子对规律的观察能力和认知理解能力。

    资料分析与图表:

    包括矩阵图、柱形图,将位置、空间、数量运算和资料收集等内容统一起来,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的解决问题。

    排序:

    排序是将两个以上物体根据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按有一定的规则排列程序。排序是建立在对事物比较的基础上,能够理解排序,说明思维具备了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①排序中的可逆性,指从两个方向排序的能力,也就是将物体按一定量的差异排列成递增或递减的顺序;

    ②排序中的传递性,可理解为如果BA长,CB长,那么C就比A长,(B大于A,C大于B,所以C大于A),所以序列中个对象之间均可用传递的方法,判断它们量的关系。

    ③排序中的双重性,指按等差关系排列的物体序列中,任何一个元素的量都比前面一个元素大,比后面一个元素小。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