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新是运营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但和拉新同样重要的,我觉得是转化。
举个例子,我上一家公司有档网综节目,叫做《爸妈学前班》,获得了腾讯视频在流量方面的大力支持,片尾我们加上了活码,用户在短时间内暴增。
对于新用户,我们也做了知识礼包,而且在专业性方面,我觉得也觉得够分量。比如专家视频,就有崔玉涛、兰海这样育儿界的顶级专家;视频包装就更不用说了,有养的强项,就是靠这个吃饭的;内容可以分了6个大方向,可以说把育儿领域场景问题都囊括了。你看,知识性、趣味性、权威性都有了,足足4个G的干货,200多个视频、40多节微课的录音,用户应该留下吧?
然而现实是2/3的用户流失了。这个时候就要分析原因,为什么用户没有留下?腾讯那边给出的数据,90%的用户来自三、四、五线城市,你当然可以说用户不精准、购买力差、不是目标人群等等。BUT,那样的用户,你只能靠sem获得,这也是很多社群运营中常见的误区,我要获得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又不想花钱,世界上哪有这好事,这样想的公司,真的就别干了,有那钱买彩票吧,还能中奖。
有比较流氓的办法,如果不怕被封号,就通过扫号段、导入通讯录、主动加好友、拉群(微商就这么做),简单粗暴,但是你想想,如果你是用户,被陌生人加了、然后拉到一个群里,你第一反应是什么?退群!第二反应呢?举报!就算留在群里,这个群里推荐的,你会看吗?显然不会啊。当然,这么做也有套路,而且也有成功的案例,和今天主题无关,以后再说。
那么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还是从细节入手。再强调一下,细节永远是运营的灵魂。分析一下原因,总结出了这么几点:
1、用户的时间是碎片化的,没有大把时间用来学习。99%有孩子的家长,工作、带娃都忙不过来,谁有时间抽时间来学看似没有必要的课程
2、用户不知道自己那里有问题。这也是很多小伙伴做拉新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你自以为给了用户很多知识,但是你没有告诉他:学完能解决什么问题。
3、没有后续的转化措施。很简单,我们都是羊毛党,领完福利,如果没有足够吸引我的东西,我肯定走啊。
上面3个是最主要的原因,所以用户转化效果不好。不要把责任推给用户,就好比你是卖东西的,卖不出去得从自身找原因,怪不得顾客。
好了,接下来是怎么解决。so easy!问题都找到了,针对一项项解决呗。
先说最好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只要在裂变海报、进群欢迎语上修改即可,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前面的文章《为什么别人的成功案例,我却学不来》。
第一个问题怎么解决?场景化。就是告诉用户,怎么学习你给他们的内容。举个例子,我们的产品里,有一本字帖,是席殊老师编撰的,一半是给家长用的,一半是给孩子练字用的,还有一个产品是《浩然爸爸讲三字经》这个应该设计场景?方法如下:
亲爱的家长,爸爸是不是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呢?是不是没时间陪孩子?我们有办法。
1、每天抽出10分钟,让孩他爹陪孩子练一篇席殊老师的字帖,亲子共练;
2、练完字,再听10分钟《浩然爸爸讲三字经》,多好的语文启蒙训练;
3、两个产品原价都是99,现在打包优惠价119,如果您能坚持完成21天的练习(字帖一共是21张),字帖算我们送的,退您99。
大家猜猜有多少人坚持到了21天,一个都没有。最多是坚持了10天的,因为周末肯定会落一天,99连三口之家出门吃顿饭都不够,谁会在乎呢?但是,这批用户的粘性、忠诚度可是大大提高了,后面我们的台历、新课程、APP内测,这些人都是主力,是我们的铁粉。
第三个问题就更简单了,重复上面的过程就行。你知道活动最合理的时间长度,那么设计就好办了。读书打卡我们跟中信出版社合作了大半年,每周一期;奶粉爸爸冠名的视频栏目,也是这个套路,前面2~3天铺垫,之后是一期视频(内容其实水的不能再水了,但是爸爸就是爸爸,给钱可以解锁各种姿势)......如此循环下去,用户的生态体系就搭建完成了。
最后我想说,运营每一步的工作,都需要认真的思考,然后去尝试。珍惜每一个流量,每一位用户,转化就不是翻倍那么简单了,结果会让你惊喜的。
最后,觉得我说的有道理,欢迎转发评论,关注我,每天一条运营干货、每天进步一点点!做自己的天使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