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三人行 三人行 关注:57 内容:3239

    【教育转型之路】第3篇:社群在教育中怎么用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上篇说到,社群招生逐渐成为大机构的标配武器。

    我做了一个简单的社群招生体系,如下图。

    简单的社群招生体系

    【教育转型之路】第3篇:社群在教育中怎么用

    通过活动或优质内容,机构吸引到对应的家长和学生,形成潜在用户的社群矩阵池。根据不同的定位和标签,形成不同主题的群。比如xx年级xxx学科群等。

    机构的老师向用户池子(社群矩阵)中输出内容(专题讲座、答疑或其他)。

    一方面,可以激活用户。另外一方面,将用户转为客户。机构可以分别构建学员群(按班级)和家长群(同上)。

    机构做好教学,确保效果,并学生的进步情况可视化(VPS),续费和转介绍自然就来了。

          这样,一个基于社群的招生体系就构建完毕。接下来,我再做具体的分析。


    1社群营销的基础理论

    【教育转型之路】第3篇:社群在教育中怎么用

    以前,营销体系更多是一个漏斗模型。一级一级的转化,效率比较低。社群时代,营销进入2.0,更加注重口碑,强调互动、裂变和传播。

    鱼塘营销理论

    【教育转型之路】第3篇:社群在教育中怎么用

    把客户比喻为一条条游动的鱼,把客户聚集的地方比喻为鱼塘。根据自己的营销目标,分析鱼塘里不同用户的喜好和特性,然后抛出不同的鱼饵,最终实现捕鱼过程的最大成功。

    首先,建立鱼塘。建立一个鱼塘,这个鱼塘可以是社群。

    然后,把鱼养肥。鱼弄进来以后,不要拿刀就宰,一来就宰,鱼肯定会跑,而且别的鱼也不会留。鱼塘式营销讲究稳扎稳打,长期经营。逐步将弱关系转化为强关系。

    最后,重复营销。让鱼感受到好处,带动其他的鱼,拉拢还在鱼塘外的鱼,这就是口碑营销。只要鱼塘还在,只要鱼还在鱼塘,主动权就始终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相对于竞价营销来说,此种方式可以获取长期的收益,只要鱼塘系统还在,那么就会有持续不断的收入。

    2AARRR模型
    【教育转型之路】第3篇:社群在教育中怎么用

    获取用户(Acquisition)、提高活跃度(Activation)

    提高留存率(Retention)

    获取收入(Revenue)

    自传播(Refer)

    微信社群三件套是微信群、公众号和朋友圈。

    【教育转型之路】第3篇:社群在教育中怎么用

    首先,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重视个人微信号。

    目前,公众号文章的打开率只有3%左右,其中60~70%的阅读量又来自朋友圈。一个5000人的个人微信号效果要大于10万人的公众号。

    学校也可以做个人号和朋友圈。对于高客单价的项目、对于更需要信任的项目、对于回头率高的产品,如:一对一、游学留学等,其实都可以做个人号。

    关于个人微信号的设定,就不在此讲解了。很多时候,朋友圈的影响力比公众号更大。但是很多人完全不懂朋友圈的经营。

    举例


    【教育转型之路】第3篇:社群在教育中怎么用

    这张是一张朋友圈里的截图,完全没有任何广告效果,反而让用户反感。

    如果我的朋友圈里见到这样的内容,我一般都会拉黑,删除好友。朋友圈里发什么样的招生简章真的有讲究。

    有人说过,招生简章有一流、二流和三流之分

          三流的招生简章是“6折的优惠还剩3天,赶快来报名吧”或“你来报名吧,600块钱减300”。这是最low的一种招生简章,会引起家长的心理抗拒。

          二流的简章是“我们有清华北大的老师,我们有完善的教学教研,我们有漂亮的教室,快点来吧”。二流的招生简章开始关注用户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粗暴的硬广告。机构会强调自己有什么内容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一流的简章是“你知道人大附中5年小升初最难的三个考点是什么吗?知道这三个考点90%的学生错在哪里吗?知道这种错误该怎么解决吗?我们能帮你做什么”。

          相比前两者,一流的招生简章会更柔性一点,直击用户的痛点,展示自己的专业性。这样的招生简章效果是不是会更好?


    【教育转型之路】第3篇:社群在教育中怎么用

    其次,用好公众号和服务号。

    文章的类型和撰写,这是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千万不要为了发文章而发,最终还是围绕目标人群。

    讲座内容文字化、短视频、短音频、推荐有用文章、学习资料等等,这些都是内容产生的方法。当然,我们还可以追踪热点。总之,老师不需要有很好的文笔。关键是我们要搭建内容制造体系。

    有些培训课程和应试无关,比如少儿英语、素质教育等。

    那么,各家机构又是怎么去做口碑传播的呢?

    最核心思想:让家长充分接触产品,外化效果,并促使家长在非商业化的气氛下尽量向外传播效果。

    机构可以每个月组织活动,要求家长陪同或协助参加。从春节、中秋节到万圣节,再到各种线上笔记大赛等。

    家长亲身参与了活动,家长就能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机构的产品,感受孩子的学习成果,给家长创造交流沟通的话题。

    大多妈妈都是晒娃狂魔。不用机构说,妈妈也会把活动中孩子精彩的表现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这种看似无目的,却也无商业气氛的分享,其实效果远远比一个孩子呆板的站在机构的logo下面拍照、或者集赞免费学的广告效果要好得多

    机构都应该尽量做到各种形式的效果外化,并且让家长参与。比如,群内朗读、微信打卡等。只有效果具体了,口碑就有了向外传播的载体,家长不会再空洞洞的说一句“XX机构不错”,而是能够详细描述孩子的各种行为能力的提升。

          最后,我再提醒一句。口碑传播不是自发的,而是运营出来的。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